业务范围
搜索
当前位置:商标注册返回首页>>
农字品牌,让农民得益才持久
阅读:1234次 发表时间:
来源: 新华日报(南京)
5月初,一家特色农产品专卖店在高淳县开张。引人注目的是,这里销售的16大类100多种农特产品,统一使用“固城湖”品牌。牵头成立这家农特产品连锁经营公司的高淳县商务局占51%的股份,省内规模最大的水产合作组织青松螃蟹合作联社占股29%,高淳旅游开发公司占股20%。
政府部门为什么参与建立连锁公司呢?“当然不是为了获利,而是为了帮助农民打响农产品品牌。”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高淳很多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除了固城湖螃蟹已是‘中国驰名商标’蜚声海内外,绝大多数农副产品的牌子多而乱,没有知名度,有的产品甚至连南京主城区市场也进不了。这次,我们把县内所有特色农产品‘一网打尽’,统一使用‘固城湖’商标包装,第一步是推向南京城区市场,继而准备走向全国。”
据青松水产合作联社负责人邢青松介绍,高淳蟹农在南京市区开有数以百计的螃蟹专卖店,这些店面只在螃蟹上市季节使用,平时空关着。“我们已经组织落实了50间店面,统一店牌、店招,配送高淳农特产品。过不了多长时间,‘固城湖’农特产品就会出现在南京的街头巷尾。”
这样做对农民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太大了,除了产品销量大大增加以外,价格也上去了。”在本地负有盛名的夏家糕点店店主告诉记者,糕点店已有上百年历史,主要就在高淳销售,“现在,连锁公司对糕点生产流程作了规范,定期检查保证质量。在南京开出连锁店以后,我们的产量可以翻几番;有了品牌,价格也不一样了。”
正在高淳调研的省供销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产品品牌建设,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打响农产品品牌,单靠农民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政府推一把。“我省有很多名牌农产品,这些品牌的形成过程中,都有政府的推动。”他说,比如阳山水蜜桃就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才迅速蹿红的,“原先包括无锡在内的苏南很多地区都产水蜜桃,但现在多数人只知道‘阳山水蜜桃’当地政府每年举办的桃花节,以及系列推介活动,使阳山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水蜜桃成为同类中的王牌产品,数以万计的农民因此受益,亩均纯利超过万元。同样道理,溧阳市的大部分优质农产品,都使用了‘天目湖’品牌,这个品牌已经名闻全国,而统一品牌的推动者,也是政府相关部门。”
镇江丹徒区农委主任朱春龙对此感慨良深。去年冬天,他在茶叶生产基地调研时发现,全区的茶叶商标有几十个,但是没有一个是省级名牌产品。“其中,一家由15个合作社组成的茶叶合作联社,就有13个茶叶牌子!”他说,尽管茶叶质量很好,比如白茶,质量与天目湖白茶不相上下,但价格上却差了一大截子。“因此,我们痛感打响农产品品牌,政府不能做旁观者。实际上,品牌打响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于农民增收是长效的好事。今年起,区农业部门打算集中精力,推出叫得响的茶叶品牌。”
当然,在创建农产品品牌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仅是推介。著名农技专家赵亚夫认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必不可少。这种监督应该是常态化、制度化的。否则,仅仅注册了商标,而不注重质量,是不可能打响品牌的。“还有,做大一个农产品品牌,时间跨度比较长,政府部门要有耐心,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持续给予支持。”
赵亚夫还认为,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打响农产品品牌,最根本的,是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产品名气大了,价格上去了,销路不愁了,但农民有没有得到实惠呢?这也需要政府部门参与制定有关规则只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才会珍惜这个品牌,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之长盛不衰。”
本报记者 朱新法
作者:朱新法